填补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创新鸿沟——访瑞士经济事务联邦秘书处新闻发言人法比安·梅因费奇

李春海 资讯 2

填补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创新鸿沟——访瑞士经济事务联邦秘书处新闻发言人法比安·梅因费奇-第1张图片-车辆报废_报废车厂_报废汽车回收_北京报废车-「北京报废汽车解体中心」  图为瑞士伯尔尼的城市风光。新华社记者 孟鼎博摄

  瑞士作为西欧小国,虽然在经济总量上并不突出,但在创新能力上却领跑世界,其专利注册总数和人均数量均居欧洲首位。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简单到魔术粘贴,复杂到精密腕表,都是来自瑞士的发明创造。在中瑞两国经贸合作中,创新产品也占据较大比重。日前,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瑞士经济事务联邦事务处新闻发言人法比安·梅因费奇。

  记者: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2019年至2024年,瑞士连续6年在全球创新指数榜单居首位。请问创新在瑞士经济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法比安:瑞士的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较强,私营部门对于研发工作高度重视并投入了巨大的经济资源。据统计,瑞士所有研发开支中,有高达三分之二来自私营部门,而国家仅仅发挥补充性作用。具体而言,国家负责制定和创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框架和环境。为了保障长期竞争力,瑞士致力于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营商环境,包括设计有效且执行简单的规章,以实施自贸协定等方式来实现广泛的全球市场准入,以及提供精确和基于需求的研发和创新资金支持。同时,瑞士还拥有灵活的劳动市场政策,让本国企业能够雇佣来自欧盟等地区的专业人才,极大地促进了创新。

  记者:与其他领先的创新国家相比,瑞士并不算大国。在规模经济相对难以实现的情况下,瑞士如何将创新成果商业化,并让其具有可持续的前进动力?

  法比安: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在商界和科学界之间形成良好互动,这一互动在瑞士出色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各个研发主体需要加强对知识和科技的转让,尤其是要转让给中小企业,用以弥补中小企业受体量限制而在研发上的相对不足。此外,国家还支持建设科技能力中心,这些中心在以非商业模式向需求方转让技术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有效填补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之间的鸿沟。瑞士大学、联邦科研机构和私营企业间的公私伙伴关系发挥了核心作用,使得瑞士企业能够聚焦细分市场,生产专业化和高质量的产品以满足旺盛的全球需求。

  记者:请问瑞士经济事务联邦秘书处在鼓励和培育创新上有怎样的关键战略和最佳实践?

  法比安:关键在于要避免对市场竞争带来的扭曲作用。总的来看,初创公司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经营遭遇困境的问题,瑞士政府为了帮助创新企业跨越这一“死亡谷”,让公共资源介入。但是与许多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是,瑞士在介入方式上不会对公司直接提供资金支持。例如,“创新瑞士”基金主要资助大学与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和创新。另外,瑞士遵循自下而上的创新路径,研发的优先级并不由上层制定。企业因为更贴近市场,在研发上被赋予最大程度的自主权。在资金奖励的发放上,瑞士有着严格的标准,在全球范围内透明,并在技术路径上保持中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创新想法得到最大化利用。

  记者:创新型产品和项目是瑞士与中国贸易与投资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您认为创新将如何在两国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让两国经贸关系更加紧密?

  法比安:瑞士是贸易导向型国家,经济发展有赖于开放市场、法律确定性以及基于规则且可预测的全球经济体系。为了增强高端制成品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瑞士致力于打造对企业最有利的条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瑞士积极与世贸组织多边体系互动,并且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签署自贸协定。在瑞士的自贸协定合作网中,与中国的自贸协定具有重要地位。自从2014年生效以来,该协定极大加强了瑞中两国的贸易关系,因此双方也在近期关于进一步强化该自贸协定启动了新一轮对话。(经济日报驻日内瓦记者 梁 桐)

(责任编辑:冯虎)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